专业号

保护篇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持续发展”的口号,并抓紧落实,通过近几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民生、保护、科研、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并总结形成了“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文明就是优势”的发展理念,在第十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上,被中外专家冠以“神农架模式”在全国推广。正值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制定下发了《自然保护区、神旅集团关于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实施方案》,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报告,总结成绩,查找不足,研究政策,进一步推进保护、科研、产业的持续发展。近期,本网将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系列报道。

    自然保护区的首要目标就是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保护,如何做好保护工作,近十年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协调的新路子。

    一是划清保护范围。自2005年3月开始,自然保护区组织了66人的工作专班,用两年的时间花费上百万元把保护区所有的边界重新踏查了一遍,埋设、刷新界碑203块,采取GPS、海拔仪定点定位和数码相机拍照等方式,对保护区所有界碑位置、边界走向、地貌特点和周围生境进行了详细记载,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辑印制了《神农架保护区区界成果集》。这个基础工作,使保护区的范围在建区24年的时候,重新得到了详细核查和准确划定,做到了界碑位置明确、边界走向清楚、文字资料详实、实景照片清晰,解决了自1988年首次划界立标后部分界碑灭失、边界权属不清的问题。

    二是建设标准化所站。无论是巡护监测人员开展保护,还是老百姓参与保护,总得要有基地,要有吃饭、睡觉的地方,同时还要有遮风挡雨的地方,自然保护区用了三年的时间投入1000万开展所站标准化建设,建成了6个所、9个站、6个哨卡,基本上将保护区重新布局了一遍,一张图纸一个标准。都高标准的建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三是实行管护责任承包。自然保护区把105.7万亩分成若干个小班,平均每人管护15000亩资源,管好这15000亩,就可以拿基本工资,能力强一点的,要求再多管5000亩,每亩每个月1角钱,确保不发生火险火灾,无盗伐偷猎,生物监测表收集整齐,就可以每个月可以多领500元,这样在一线的同志更安心工作。保护区用三年的时间做探索、试点和推广,收到效果非常好。改革实施后,在一线巡护的同志与机关的同志比,每年收入要高出6000至8000元,这种管护模式是成功的,管护效果是明显的,管护的体制机制是优化的。

    四是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区组织一批本土专家,编制神农架保护对象的书籍。巡护监测人员可以拿着书对着实物进行识别辨认。这让我们资源巡护人员清楚主要保护对象有哪些?这样既提升了我们巡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又有针对性的保护了我们的资源。

   五是社区居民参与保护。自然保护区建有1支52人组成的半专业扑火队伍,14支242人组成的应急扑火队伍,27支486人组成的义务扑火队伍,1支24人组成的后勤保障队伍,组织开展对扑火队员进行防、扑火知识培训和实战演练;同时,在重点防火期聘请20位监管员、46户协管户和4名农民护林员充实一线巡护监测力量,给他们一定的报酬,逢会必讲森林防火,禁止乱砍滥伐,确保资源安全。

 

科研篇

    科学研究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对保护区来说,没有植入科技的保护是死保护,科学研究是反映保护区水平的标志,是资源保护、资源利用的支撑,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近年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培养科研队伍、有效实施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一是深入开展神农架地区本底资源调查,2011416日正式启动“神农架地区本底资源综合调查”工作,是继1980年中美神农架联合植物考察之后32年来首次大规模的综合考察活动,活动开展以来,采集水生生物标本1000余瓶() 藻类、真菌标本3000余份;高等植物标本594616000份标本,种子标本670份,分子材料12000份,活体材料65份;拍摄鸟类、两栖、爬行、兽类和生境照片约3500余张;采集鸟类标本105份;小型兽类标本263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标本112份;昆虫标本20000份。初步鉴定统计,植物发现湖北省新记录科2个,湖北省新记录属7个,湖北省新记录种29种,神农架新记录种47种,疑难种42个;脊椎动物发现湖北省新记录种2种,神农架地区新记录种8种,疑难种4种。

 

    二是成功唤引金丝猴,2005514日,神农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金丝猴野外研究小组,主要开展神农架金丝猴动态监测,2005年冬季,开始实施金丝猴人工补食实验并取得成功,目前建立了世界首个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人工补食种群105只,繁育幼猴43只,2012223日,国家林业局授予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为“国家林业局(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这是继四川大熊猫研究基地后国家林业局授予的第二个野生动物研究基地。这是对神农架保护区多年来从事金丝猴研究工作和成绩的肯定。

 

    三是建立生物实验平台。建设珍稀植物繁育基地33亩;建立生物多样性永久监测样地3处;建立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监测样地4处;建成珍稀植物保育园,含兰科园、神农药园、珍稀植物保育区等14个园区;建立野生动物食物补给基地和有机茶叶基地;建成了集物种组培、标本制作、疾病监测、野生动物救护、种质资源保存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实验室,培养了涵盖保护植物学、动物学、自然保护等专业领域的科研人才队伍。

 

    四是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根据金丝猴研究成果的指导,建立了大龙潭金丝猴科研基地及野外金丝猴科研观赏区,提高生态文明旅游的科技含量;在官门山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12000平米的自然博物馆,将多年资源调查收集的动植物标本经过分类、整理进行展示,为科研和教学实习提供了服务,对公众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开展兰花培育和珍稀苗木繁育,培植珍稀苗木用于观赏盆景。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5067984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